吳昭儀
學校名稱:國立嘉義家職 一年級 餐一乙 吳昭儀
參賽標題:貓咪與人類
書籍ISBN:9789865740665
中文書名:貓在江湖-這些年,貓咪教我的事
原文書名:貓在江湖-這些年,貓咪教我的事
書籍作者:貓夫人-簡佩玲
出版單位:悅知
出版年月:2014年10月
版 次:初版
一 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這本書的作者是個愛貓人士,也就是所謂的貓奴,擅長拍出貓咪的各種樣貌,希望藉由攝影出來的照片與文字,以潛移默化的方式讓人們漸漸喜歡上貓,傳達貓是值得被愛、被尊重的動物。她認為每個人的愛不能套用到同一個標準,愛少一點並不是不愛,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生長背景的不同,當然也會造就不一樣的價值觀以及對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態度,書中的文字敘述著一旁貓咪的故事,以及貓咪啟發作者的各樣道理,內容非常有趣。
二 內容摘錄
街貓會不會有憂鬱症呢?牠們也許會這麼說:「每天求生活溫飽、占地盤、躲避人類的追捕及驅趕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想那麼多啊!反正平常也沒啥人愛,還是愛自己卡實在。」然後翻了兩個白眼,轉身又去追水溝中的那隻老鼠,他離去的背影像是在告訴你,被追的這隻老鼠比較容易有憂鬱症吧!-P85
故事要說的精彩,總離不開失敗和幸福,人生要活得自在,總離不開放手與珍惜。我們忘了當初那顆容易被滿足的心,放不下長大後那雙倔強的翅膀。-P124
三 我的觀點
這本書是由很多篇不一樣的短文所組成的,當中還包含許多詩詞與作者的攝影作品,每篇短文都有她想訴說的主題,有些風趣、有些嚴肅,她說:「這世界上根本沒有所謂的『流浪貓』,『流浪』這個形容詞,不過是我們人類硬是給牠們冠上的稱號,牠們原本就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的生活著。」 是的,所有的生命都是共同生活在大自然中,討厭動物的人們總是批評流浪動物,說牠們製造髒亂、傳染疾病等,卻沒想過動物是人類棄養的,也沒想過是人類一直不斷的在開發大自然,以致於動物們沒有地方可以生存,所有動物都有牠存在的意義,一物剋一物,好比貓抓老鼠,大魚吃小魚,若不是如此,整個食物鏈就無法成立,大自然是所有動物的家,應該要做好生命教育,彼此尊重,和平共生,就算不喜歡,也不要傷害。
而另外一篇短文說:「包容不同,才能大同」,每個人都不太一樣,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才能讓這世界如此豐富,然而有時看事情的角度,會因為旁人的耳語而改變,人類大部分害怕與群體不同,為了求得群體認同而放棄自己的堅持在現今的生活非常常見,尤其是因為群體中較偏激的一派會去欺負獨自一人的個體,也就是所謂的「霸凌」,面對與自己不同的人,不應該去打壓,而是要好好的和平共處,試著站在別人的角度看事情,除了可以更瞭解別人的想法,試著去接受以外,也許會有意外的發現也不一定,在貓的世界,霸凌的情況並不會發生,貓咪活在無聲的世界,牠們會透過自己的觀察來交朋友,不會有謠言,也沒有旁人的耳語,只相信自己的觀察,如此更不會破壞彼此的信任,在喵聲四起的世界中,沒有所謂的一言堂,每隻貓都忠於自己的想法,當隻有魅力的貓。
說到魅力,我常常在電視上或書中,看到人家說:「魅力,來自於愛自己。」,我心想,貓肯定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動物!不論是哪種花色的貓咪,牠們的個性總是讓人覺得牠很高貴,像個上流社會的貴婦人,既優雅又理性,而書中有介紹一些關於貓媽媽如何照顧小貓,比如利用「魄力、耐力」來讓小貓乖乖聽話,或是用舌頭舔小貓的生殖器幫助牠們排便,甚至透過嚐食來了解小貓的健康狀況,都是貓媽媽對小貓的愛,就和你我的母親一樣,是無私的奉獻,雖然有時她們碎碎唸,讓人感到厭煩,但內容總是不外乎關心你有沒有吃飽、睡好、穿暖,小時候我們總是黏著爸爸媽媽不放,然而當年紀逐漸增長,我們卻不斷奮力掙脫爸媽身邊,期待自己能夠獨立生活的那天,而在自己當上父母後,如此的輪迴便一代又一代的持續著。
貓與人有許多不同,也沒有不同,除了貓以外,其它的動物也是,都是值得被尊重與重視的生命,作者以自己的力量來傳達自己想表達的事,而讀者也確實的接收到了,我想,這就是這本書的使命,而也已經完成。
四 討論議題
1.
如果你有想傳達給大眾的事情,會採取什麼樣的方法?
2.
有沒有從哪種動物身上學到一些事情過?
3.
有的話是哪種動物?學到什麼事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