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國立嘉義家職 餐一乙
作者:薛芸
書名:讓此生,成為世界的祝福
書籍作者:郭約瑟
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一位專業資深的精神科醫生,多年來,有如天啟般的三個非常生動鮮明的夢,不斷在腦海中上演,最終成了這本書的敘事架構主軸,並由多年的離床經驗與信仰實修帶出「身心調和」、「理性與情緒調和」、「人際調和」、「人神調和」平衡而喜悅的生命修練法則。
內容摘要:
書中的主人翁阿魯,是當下社會許多人的縮影:在婚姻、家庭、職場讀衝突漩渦中,一步步地消耗自己,逐漸失去生命中該有的滿足與喜悅,人生完整的拼圖也逐漸碎裂。這一切起因於失去與自己靈性所在的連結和靈性能力,導致身心功能受損,接著失去人際,人與環境、人與神之間的連結,最終只能孤寂、麻痺地活著......
我的觀點:
我讀完這本書之後,給我很多的啟發,這本書的主角阿魯,在故事中已邁入中年
接連遭逢破產、離婚以及職場壓力,內心已瀕臨崩潰的邊緣,在這樣的情況下可
以說是任何人都沒有勇氣在活下去,可是作者卻用了一連串的故事,一一化解了人心中的那份悲觀,而且反而讓阿魯重新找到目標,並且學會如何整合自己的身心狀況。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5章,第五章的標題是「克服理性的盲點」,書本裡提到理性中樞主導的生涯決策,如同上一關何拉醫院所指導的問題解決技巧,是從問題覺察、分析原因、提出對策、評選對策、執行對策、檢討成效,這樣標準化的理性流程做決策的。雖然這理性決策能解決大多數的問題,但真實情境,我們還是常遇到許多理性難以抉擇的重大困境,即出現兩個難以比出高下的選擇。而過度理性的人常帶給別人的印象,往往是冷酷、不近人情,甚至失去對生命的感動能力。這個真實世界,最適當的出現方案,往往需要情、理、法兼顧才能圓滿。再則,要明辨是對的問題,是要啟動解決模式或是寧靜接受模式,如同尼布爾(故事中的一個人物)祈禱文中所提到的困境,也是需要祈求智慧來明辨這裡兩者的不同。的確在生活中很多情境會遇到理性的瓶頸,因此,最適當的解決之道,就是第6章的標題「尋求明辨的智慧」。這個東西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大多都是要慢慢訓練來的,訓練的方式只有三種,1.要有廣博而堅實的知識基礎。2.要有豐富的詩活經驗,如旅行、聆聽人生故事、輔導他人或克服困境。3.要培養敏銳、看清全貌與前膽性的觀察力。可是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大部分的小孩覺得讀書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用的,所以開始厭倦讀書。在近年智慧型手機的發明,讓人們被困住手機裡,變得沒那麼熱情,甚至是不交談,在更嚴重的是連家人之間也不了解對方,只是一個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住在同一家裡而已。現在父母過度的寵愛,什麼事情都幫小孩處理好,小孩遇到困難就只會找人幫他完成,最好的例子,這次元宵節,我們家一個遠親來玩,解果放完鞭炮,要把灰燼掃起來的時候,親戚家的小孩吵著要掃,本來想說還滿乖的,解果卻發現他們不會掃地,4個已經13歲左右的小孩,連這些基本的事都不會做了,更何況是明辨是非這種有時大人也做不到的事。從那3點看來,能明辨的人又能有幾個。這本書裡還有許多觀念,不過還是有一些我不能理解的東西,像是「人神調和」,因為我不怎麼的相信宗教,雖然不會排斥,不過也不會想去相信,因為根本沒必要,不過有時也覺得知道胎多也不怎麼就是了。
討論議題:
理性的限度到底在哪才是最剛好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