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翠珊
學校: 國立嘉義家職一年級餐一乙
作者: 范翠珊
參賽標題:親子家庭
書籍ISBN: 978-986-5896-24-9
中文書名: 跟著梁旅珠教出好孩子
原文書名: 跟著梁旅珠教出好孩子
書籍作者: 梁旅珠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寶瓶文化出版社
書版年月: 2013-04-16
版 次: 出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梁旅珠認為,教養最大的問題與迷思:
對於小小孩,過於「尊重」、放任、沒有教規矩、是非。當孩子大了,表現不符期待,又把青少年當小小孩責罵,自然引起親子衝突。
教小小孩,要以「方法」取代嘮叨 ; 教青春期孩子,則要幽默、同理,且為你的理由做好「行銷包裝」,不論你的孩子幾歲,只要用這方法,就能看到成效。
二●內容摘入:
「公平」是讓兄弟姊妹感情好的關鍵。P.17
爭執一定會有,這樣的過程其實對孩子是一種人際關係的訓練。P.19
讓孩子學習道歉,和從行為上彌補。P.24
教養從「同理心」出發很重要。P.33
用孩子的角度和立場想想看,他為什麼一再犯錯。P.39
青春期孩子與父母互動方式,是由父母的教養態度累積而來。p.185
三●我的觀點:
人常說「家和萬事興」,只要家庭和樂,做什麼都能順利,反之,家庭如果一直吵吵鬧鬧,又能怎樣兼顧事業呢?常常陪在我們身邊的是我們的家人,也是最初教育我們的人,從懵懂無知,什麼都不會的小嬰兒,漸漸的會爬行、會走路、會說話,全是家人不厭其煩的教導我們,接著上幼稚園的年紀到了,總是哭鬧著不想上學、不想讀書,家人用哄用騙的讓我們上學,慢慢的我們也了解了上學的樂趣,到了小學,心智年齡成熟了點,但經常犯錯,也經常向兄弟姊妹吵架,是個讓家人蠟燭兩頭燒的年紀,且升上了國小三年級,有了英文這科,小孩子都十 分苦惱,孩子面對不常碰到的領域,會去問家人,家人也努力的解答,但是無法顧到小孩功課的家長,就會把孩子送到安親班,讓他考到更好的成績,不如預期時,卻罵著他、打著他,做錯事情時也是,沒有讓孩子解釋,一昧地罵著他,這行為也間接地引想到親子之間的關係。
到了國中,是孩子的成長期也是叛逆期,根本管不動孩子,常擔心這麼晚了還不回家?是不是到了壞朋友?明明已經讓他去上了安親班,功課卻沒起色?一直沉迷於電腦,不寫作業,這都是家長經常面對的問題,說個一兩句,孩子動不動就回嘴,還離家出走!可是有沒有想過,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難道不是因為教育出了問題嗎?靜下心來好好想想吧!在當初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是不是特別討厭父母的說教,討厭父母的偏心,討厭父母為什麼無法了解自己所想要的,我們明明是如此討厭這樣的方式!那又為何要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呢?只想著這是為他好,他長大時會需要的,卻不知他真正想要什麼,這些在面對孩子犯錯時,稍微體諒,說話婉轉些,想想他為何一而再的犯錯,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也就不會經常吵架了。
成長到高中,有著沉重的功課壓力,面臨的該上哪所大學,上完大學後,又要去哪裡找工作,如果大學無法畢業又怎麼辦?社會新聞常見到,碩士博士畢業的學子,不上班,成了啃老族,讓父母不知如何是好,且面對金錢的壓力,上了高中、大學,花的錢肯定不少,還有交了女朋友或男朋友,不好好學習,變成父母的負擔,新聞也常見,沒有工作的人,不是當小偷,就是當詐騙集團,或者賣毒品,每天提心吊膽的過日子,父母也時常擔心、哭泣著。
「家庭中的和諧,不僅僅是不吵架,還需要心與心的溝通,學會理解,寬容他人,家庭的團結是靠平時的信任。」家就是個避風港,給你滿滿的溫暖,以及陪伴著你長大,不論你做錯了多少事,也只有家人能夠再次的諒解你、包容你,爭執時,不管是誰先起頭,最後也能和好,家,不僅僅只是能夠住的地方,也是家人從小就陪你成長的地方,而家人,是對你不離不棄、總是鼓勵著你、血緣最深的人,回家這詞,也是有家人能夠等你回來,說:「歡迎回家。」是個充滿愛與溫馨的語詞,這就是家的真正意義,不過最近很常出現家暴的新聞,爸爸喝酒動不動就打妻子、小孩,這並不是家存在的意義,不是讓你連家都不想回去,害怕、厭惡著它,這連家都稱不上!家並不是這樣的地方,要懂得和平相處,家庭的和睦比什麼都好,沒有和睦的家庭,哪來的幸福?
四●討論議題:
青春期的孩子要怎樣才管的動?
兄弟姊妹常吵架,是管教方法不對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