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

心得

林冠呈

書名:富爸爸窮爸爸

內容摘錄:錢是一種力量,但更有力量的是有關理財的教育。錢來了又去,但如果你瞭解錢是如何運轉的,你就有駕馭它的力量了,並開始積財富。光說不練的原因是絕大部分的人接受學校的教育後卻沒有掌握錢真正的運轉規律,所以他們終其一生都在為錢而工作,失敗是成功之母,如果避開失敗,也就避開了成功。
從小對我們的教育都是以念書為重,念好書找到好工作過完一輩子。
這邊好工作的定義通常是穩定、變動不大,可以一路工作到退休,之後可以靠退休金和政府的津貼享受退休後的生活。
然而這本書點出一個重點,在這樣的工作模式中,我們倚賴的是工作的穩定性,而退休後則是靠退休金和依靠政府的補助。
雖然之前穩定工作和政府都很可靠,但在現今社會變化這麼大的情況下,政府和穩定工作真的可以依靠嗎?
這本書寫在十多年前,但看看最近的新聞,無薪假、美債、歐債,想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是該好好思考我們是不是能順利退休了,在工作時工作已不再穩定,三不五時來個無薪假,更慘的還會中年失業,就算順利熬到退休政府也不一定靠得住,因為少子化,等我們退休時青壯人口遠少於老年人口,勞退、甚至是現在火熱的公務員的退休金,在我們退休時都有可能所以書中的財務自由的觀念非常重要,想想如果我們現在停下工作(無論是自願或被迫),我們還能支持多久?
讀完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之後,發現在台灣教育制度下成長的我有諸多錯誤的迷思。過去,我常覺得只要乖乖的把書讀好,國小之後國中,國中畢業後高中,高中來讀大學,(但是到高中時卻開始感覺台灣教育很差),可是這個肯定句似乎已被打上了大問號!新聞上的例子數不完,“哈佛畢業生回台灣賣雞排,博士生失業…”,這種教育制度真的幫我們對未來做好準備了嗎?還是只是在學科上打好基礎,而當我們開始要獨自應付生活時,全都慌了手腳!
對於理財還懞懞懂懂的我,在閱讀《富爸爸窮爸爸》之前,總覺得儲蓄是最重要的,顯然我就是羅勃特【清崎口中的窮人】,每當拿到一筆錢,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只能花五分之一,剩下的五分之四,要存起來買自己喜歡的東西,等到買到了之後,就想盡辦法再存更多錢,買自己更喜歡的東西。就這樣,我被錢綁住了,好像成了錢的奴隸,作者教我們成為富人的第一步驟,就是不要為錢工作,而是錢為我們工作,利用錢賺取更多錢。還有富人總是看見別人看不見的,他們之所以成為富人,是因為他們想的、看的及做的和我們截然不同!如何知道未來哪個地段會復甦、這都是靠我們平常累積的多方知識,知道的越多,致富的路徑就越多。
俗話說:「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卻萬萬不能」,在這世界上,哪種東西不是和它有關的呢?不但可使自己過著衣食無缺、無憂無慮的生活,還能捐款幫助一些弱勢族群,使他們免於痛苦之中,正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嘛!但如果為了錢做奸犯科,危害無辜的生命,那豈不是喪盡天良嗎?現代人似乎都以錢為中心在運轉,它在人心目中的地位是越來越重要了,要擁有卻是非常不容易,靠自己努力賺錢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這過程都要經歷許多的磨難。
金錢是一種思想,如果你想要更多的錢,只需改變你的思想。任何一位白手起家的人總是在某種思想的指導下,從小生意做起,然後不斷做大。投資也是這樣,起初只需要投入一點錢,最後做到很大數額。許多人,他們花了一生的時間來尋找大生意,或者試圖籌集一大筆錢來做大生意,然而,這是愚不可及的一種做法。太多的不老練的投資者將自己大量的資本投入一項交易,然後很快損失掉其中的大部分,他們可能是好的職員卻不是好的投資者。
我認為作者在此書中提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投資賺錢培養成一種興趣,不然即使很有錢,終究還是只是個錢的奴隸,如果我們能把怎樣投資才能從中賺取最大利潤,視為一種挑戰,那這樣才能真正成為錢的主人,從快樂中學習、挑戰,成功致富就在不遠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