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8日 星期四

心得



陳貞妤

學校名稱:國立嘉義家職 一年級

作 者:陳貞妤

參賽標題:被討厭的勇氣心得

書籍ISBN:9789861372273

中文書名: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完結篇 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原文書名: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完結篇 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書籍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出版單位:究竟

出版年月:2016年11月

版 次: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睽違三年,作者辭去大學圖書館工作、成為國中老師的年輕人再度來到哲學家的書房。這些年來,他在教育現場實踐阿德勒理論,卻備受挫折,如今正為是否該放棄而苦惱不已。
這本書是為了讓讀者們更去認識阿德勒心理學以及阿德勒德的思想。另外一方面,則是希望讀者能去實踐阿勃勒思想、踏上幸福人生的「指南針」。
二.內容摘錄:
因為認同是永無止境的。藉由受他人稱讚,獲得認同,或許會在瞬間感受到「價值」。但由此得到的喜悅等感受,充其量不過是來自外在的東西。如果不透過他人來上緊發條,就不會轉動,和裝了齒輪的人偶沒什麼兩樣。
如果沒有人稱讚,就不會採取適切的行動,而且要是沒有人懲罰,就有可能做出不當的行為。

三.我的觀點:

書本裡寫到教室是一個民主的國家,是的我也是這樣覺得的,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到處都講求民主,無論是政治、學校投票或是就算在一個小小的小家庭裡,在討論今天午餐晚餐要吃什麼時,也常常都是採取大家一起提供意見來投票表決的方式來做選擇呢!在教室里民組的投票更多了,因為大家常常都有不同的意見,這時就是一個民主的國家了,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意見多好,都不會有紛爭和吵鬧。
說到懲罰就能讓罪過消失嗎?我不這麼覺得。分兩派人來說,如果一派人是乖乖牌受到懲罰以後就可以記取教訓改過自新不再犯同樣的錯,那懲罰是有用的並且真的能讓罪過少一點,甚至消失。不過,另外一派人若是將懲罰轉變成報復的動機,那豈不是讓罪過更罪過了?那為何一定要採取懲罰的方式呢?好好說, 使人可以接受的方式難道這不是一個更好的結果嗎?
愛與勇氣是緊密連結的。人們有時害怕去愛,或許都是因為沒有勇氣的存在,或許愛是無法強求的,但為何人們不願意向愛去跨出那一大步呢?或許是因為還沒遇上應該愛的那個人,所以才無法實現人們的愛。有時眼前明明已經有應該去愛的人,卻編一大堆理由,表示這不是屬於我的那個人,想著「應該有更理想、更完美、更命中注定的對象」,那這樣該怎麼去愛呢?或許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有命中注定的那個人,但也要去尋找值得自己去愛的那個人。

四.討論議題:

1. 如何做到讓勇氣不被討厭?

2. 在人與人之間哪些勇氣是必須的且不可少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