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8日 星期四

心得



羅右汝


作者:羅右汝

參賽標題:無法抹滅的傷痛

書籍ISBN:9574692388

中文書名:煙花三月

原文書名:煙花三月

書籍作者:李碧華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臉譜叢書

出版年月:2000年12月01日

版次: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古早有一個傳說,姻緣是天注定,月下老人會用一條紅絲線將該相遇的兩人緊緊繫在一起,如何如何都無法脫逃。這本書說的是一段淒涼的愛情,月下老人繫了又放開的繩,一場悲情的人生。故事,發生在三月。他們——一個慰安婦、一個勞改犯,離散了38年,終於再見。十八歲時被迫當了慰安婦,之後她的人生錯亂一片。戰爭結束,她幸運的活了下來(或許該說是不幸?),為了生活,只能依靠男人,然而,她的過去是一場揮之不去的惡夢緊緊跟隨著她,從這個男人到那個男人,再痛苦也只好忍耐,為了有一口飯吃,直到遇見廖奎——老天沒讓他們過過多少好日子,廖奎遭勞改,兩人離婚,從此天涯一方,各自懸念。她只有2個小小的心願,一個是聽日本政府為慰安婦說一聲道歉,一個是打聽她心中牽念不忘的男人是生是死。一個七老八十不識字的老婦人,只能空想,什麼也做不成,直到她為了被強迫做慰安婦一事向日本政府控訴,認識了香港的作家李碧華,事情開始有了轉變……


二、內容摘錄:

1. 世界上最鋒利的不是刀劍,最無可抵禦的不是槍炮核彈,而是「良知」。良心那麼輕、軟、脆弱,但「良知」是一種永恆。 P.356
2.有些人活著,是「動物性」,有些人活著,是「昆蟲性」。--動物兇猛,弱肉強食,才能自保。而昆蟲,六足四翅,折了翅斷了足,歷經滄桑,仍在人間頑強生存,牠沒攻擊性,只有無奈的保護色,和逃躲、迴避、隱蔽……的本能。上一代,上兩代的中國女性,手無寸鐵,與強權、強敵、強勢抗衡的,只是她們的「昆蟲性」。P.079



三、我的觀點:

當年,日軍侵華,無情的屠殺,使的家庭分散,妻離子散,遍地的屍體,血流成河,哀鴻遍野,在歷史的戰爭中,當時正值青春年華的少女,無論是有錢人家的閨秀,純樸善良的鄉間婦女,都被逼著充當慰安婦,他們飽受精神心理生理上許多的虐待欺凌
狠狠的蹂躪,活在即其沒有自尊的日子,可以過著平平凡凡但卻美好的一生,就這樣硬生生的葬送了。
書中記述了主角袁竹林女士的故事,15歲時嫁給了第一任的丈夫,而在抗日期間,丈夫失蹤,頓時失去了一個依靠,18歲那年被一個女人矇騙,說著可以給他在武漢的旅館謀一份洗衣打雜的差事, 為了養育子女以及父親,不惜離開自己家鄉到外地賺錢,抵達後被強行帶入軍營充當慰安婦,從此人生有了巨大的改變,從平凡的生活硬生生的推入了無止盡的深淵中,在軍營中看到了日軍對於慰安婦各種非人的對待,戰爭結束後,他遇上了廖奎,但連老天爺不放過他們,沒多久,廖奎遭勞改兩人被迫分隔兩地38年,而在最後多重的善心人士幫助下,袁女士最終還是和朝思暮想的那個人重逢,即使已經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困住他們倆的不是距離而是切不斷的情還有分離的痛。
看這本書時,心中非常悲痛且恐懼的,袁竹林女士及其他女孩遭受了許許多多非人的對待,他們失去了以生而具有的人權,強迫,折磨,以淚洗面,自尊變的一文不值,看著自己的同伴中飽受折磨的死去,書中也提及了日軍是用何等殘酷的手法將一個女孩凌虐致死,視覺將文字傳送到大腦,那一個場面彷彿真實的出現在我的腦海中,我感覺到陣陣的冷風,即便是在一個炙熱的夏天,感受到了當時袁女士的心情,但那份擔憂著「下一個會不會就是我的呢?」的恐懼感是生於安逸時代的我們如何都想像不到的。
到了最後存活下來的慰安婦們,有的覺得自己過於骯髒不再適合存在世界上,便自殺了,無論是這本書還是課本上一段段的歷史都讓我們看到了世界的不公,感受到人心的醜惡,自私,僅僅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將一個個女孩的大好前程都葬送了,戰爭結束了,時代也進步了,袁女士和當年殘存下來被迫充當慰安婦的女士們想為自己討回一個公道,這是他們一生以來的願望,那一個個由青春年華的少女轉變為一個個白髮蒼蒼的老婆婆,他們一生都背負這當年的那份折磨那份痛,陰影跟著他們一輩子,永遠都抹滅不了,並活在當年的那一個陰影中直到解脫那天,而這是日本一直不願承認自己國家從前犯下的錯誤,他們想要的只是政府坦蕩蕩的一個承認發自內心代表國家的一句道歉,但卻還要層層的會議討論票選是否要公開道歉,這讓我不免感受到對於人性的失望,想著究竟還有誰能對袁女士以及所有慰安婦們當年的不公負責呢?還有誰能牽起無助的他們走出當年的陰影呢?人們老說著時間會沖淡一切痛苦的回憶,這是時間再久也沖淡不了的,或許袁女士過世後會被世人給淡忘,但慰安婦們依舊活在歷史中

四、討論議題:

1.戰爭結束了是什麼驅使著袁女士繼續活著,勇敢面對未來?

2.姻緣是天注定的究竟是怎麼樣的一段情將即使分隔38年的袁竹林女士與廖奎牢牢的繫在一起呢?

心得



蔡孜婕


學校名稱:國立嘉義家職業學校

年級:一

班級:餐一乙

學號:511068

姓名:蔡孜婕

書籍ISBN:9578795270

中文書名:智慧的花園

書籍作者:王溢嘉

出版單位:野鵝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2年3月

版次:11版



◎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花園,每個人都是自己這座花園的園丁。偶而,我們會打開心扉,讓一些遊客進入花園觀賞或品評;但更多時候,則是自己倘徉於花園中,自歌自舞的徘徊。世間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座花園。每個花園的景致,都是每個園丁自己耕耘、栽培的成果,也是他個人心靈品味、生命情調的反映。



◎內容摘錄:

1.重要的不是「不失敗」,而是不要因為失敗而灰心氣餒。不想灰心氣餒,就要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失敗。失敗,其實只是成功的預演,是通往成功的階梯。---(139頁)
2.真正的「悲劇」,真正的「失落」,是停止追求,不再期盼。人生真正的幸福,最大的樂趣,是在還不知道「能得到或得不到」的追求與期盼的過程中。---(143頁)
3.自私-是要求別人按照自己的意思生活。­­­­­­­­­­­­­­­­-------王爾德

真心的愛對方,真正想「為他好」,讓他快樂,那就放手,讓對方去做真正喜歡做的事。---(177頁)

◎我的觀點
在這本「智慧的花園」的序言中,作者說到:「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花園,每個人都是自己這座花園的園丁,每個花園的景致,都是每個園丁自己耕耘、栽培的成果。『心田不長無名草,覺苑常開智慧花』要是我們想要整理花園中的花花草草,那就得清理一下自己的心靈,我們必須先拔除花園裡的「無名草」,清理掉那些讓生命變得荒涼、黯淡的想法;然後引進「智慧花」的種子,以更繁花、生動的方式來布置你的花園,妝點你的生命」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提供有心經營自己生命花園的園丁們採選。
這本書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其中卻蘊藏著許多寓言故事、名言佳句,其中我最喜歡的兩則故事,「旅人的地圖」、「自私的孝順」。
在「旅人的地圖」當中說到,有人選擇走通往熱門景點的寬闊大道,只要按圖索驥,他就能成竹在胸,游刃有餘,看到他想看到的景觀,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有人在端詳的地圖後,拋開所有的地圖。他想自己踏出一條地圖上沒有標明的路徑,尋找地圖未曾許諾的新景觀,留下自己的足跡,並為後人繪製一張新地圖。在這個網路發達的時代,很多人都一昧的追求流行,有時候我們總會期待著自己期望的東西,但是有時卻因為結果和自己期望不一樣,而感到失望,或許我們可以換個方式,不去其但、期望任何事情,得到結果時或許不會感到失望,反而感到更快樂。
在「自私的孝順」當中,男士為了想要孝順父母,卻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逼迫父母做他們不喜歡做的事。有時候我們會拿認為對的方式來要求別人和自己想像的一樣,但或許我們沒有想過那會使別人感到不快樂、不自由,反而也使自己感到不高興,王爾德說:「自私,是要求別人照著自己的意思生活。」
當中還說到,愛一個人,自然會想讓為方快樂,讓對方過有意義的生活。但是每個人對甚麼是「快樂」和「意義」都自有定見,把自己的定見加強在對方身上,那可能會適得其反,反而變成是對對方的一種「折磨」。真心愛對方,真正想「為他好」,讓他快樂,那就要放手,讓對方去做他們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有時放手是一個對雙方都最好的方式,不強迫自己也不強迫別人,雙方都可以感到快樂。
看完這本書,是我有深深的感觸,好像看了一面鏡子,看到了自己,也看到自己身邊所發生過的事情。看完這本書後,我想要用心的經營自己的花園,使自己的花園變得更豐富、更有趣,這本書真的很有趣,下次我會在更用心的體會其中的小細節。

◎討論議題: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花園,每個人都是自己這座花園的園丁,你會如何耕耘、栽培自己的花園?









心得



葉芷欣



學校名稱:國立嘉義家職 餐一乙 葉芷欣

書名:戀人未滿

作者:袁晞

內容大意:今年17歲的夏明芝,從沒有真正的談過一場戀愛,爺爺死後,留下了一份遺囑,希望明芝嫁給好友的孫子──韓銳勳。銳勳不但英俊帥氣有禮貌,有車有房,還是極有名的大律師,根本就是完美老公的上上之選,每個女人覬覦的對象。而且對於這明顯不合邏輯的婚約竟然毫無意見一口答應。可這個如此夢幻的結婚對象卻讓明芝大喊不要,因為她還沒談過戀愛。事後得知銳勳的爺爺以公司經營權為條件,要他娶明芝過門。兩人開始以結婚為前提,不情願的開始談起戀愛。在後來的過程中,明芝發現自己對這個一開始十分抗拒的男人慢慢的有了好感,未婚夫這個沉重的稱呼也讓明芝漸漸的對他產生期待及依賴.......



讀後心得:如果當有一天,我得知自己有了指腹為婚的未婚夫,我會有什麼心情呢......大概也是錯愕錯愕再錯愕吧,畢竟對象的條件太過於完美,而自己卻是平凡無奇。戀愛這種事十分的神奇,一開始時,可能會看某人不太順眼,但是相處過後,卻會對他改觀,對他產生依賴,會非常的相信他,等發現之後,自己已經無法自拔的喜歡上他。然後會對他的眼光有所在意,想知道更多關於他的一切。之後回想起這一段,八成是甜蜜害羞又有點蠢蠢的感想,但是,這就是青春的滋味啊,人的一生只有一次,消逝的美好時光無法倒回只能回想,那不如在青春時談幾段轟轟烈烈的感情,未來再繼續回味,屬於那時的美好時光。

心得



黃詩云

國立嘉義家職 餐一乙黃詩云


書名:秘密



作者:朗達.拜恩



出版日期: 2006 年 11 月



編輯簡介:就像每個人一樣,朗達已經走在自我探索的旅途上。循著這個探索之旅,她凝聚了一個超強的團隊,從作家、神職人員、教師、影像工作者、設計以及出版等相關人員,把這個祕密推廣到全世界,帶給全球逾千萬人喜悅的轉變,並因此於2007年獲選為《時代雜誌》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之一。

心得:

這本書我在小學5年級看的,到現在我依樣會翻翻他,這本書的經典跟著我大概4年了…他裡面寫了很多鼓勵我的話,有很多事需要「吸引力法則」,沒錯這本書教我如何去吸引我想要的,可能這世上不可能你想要舊有的,但比起整天在那裏抱怨我怎麼那麼苦,把那些苦事又「吸引」過來,那不如學習如何去吸引好的事!那麼苦,把那些苦事又「吸引」過來,那不如學習如何去吸引好的事!這本書寫到,假如我今天一直想我怎麼那麼哀,那這些哀事就會一直纏著你喔!不如換個想法,想著今天又克服了許多難題呢!這樣想不是自己也舒服一點嗎?吸引法則又牽扯到思想,思想會帶動你的行動,因為人是因為思想,思考而進行行動的,好好思考,好好行動,這也是我推薦這本書的原因之一,思考!



思考很重要呢!去感受這本書的引響,也許是我太浮誇,但這真的很奇妙!換個方向想著同樣的事,改變真的很大,這也要看你思想的方向轉向哪!

心得



曾怡雪

學校名稱:國立嘉義家職一年级餐一乙

作者:曾怡雪


參賽標題:玉山的奧妙

書籍ISBN:9789866039157

中文書名:玉山的召喚

原文書名:玉山的召喚

書籍作者:陳景聰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四也

出版年月:2012年5月

版次:初版

一、讀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1966年生於南投,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現任台中縣大里國小師,曾任國語教科書撰寫委員,主要创作話和小說。
單親家庭的忠良,母親生病過世,爸爸長年在外工作,從小與阿公、阿嬤相依為命。十二歳生日這天,志良發現了一張可疑照片,意外發現媽媽的死因並下單純,真正死亡原因竞然租玉山有關!為了解開謎團,他決心登玉山一探究竞,但最疼愛志良的阿公一聽到玉山,發瘋似的說什麼也要制止志良登上玉山。

二、內容摘錄:
不可以強拉,螞蝗的牙齒留在皮膚裡面,很容易引起發炎。我有法寶可以對付這種難纏的吸血鬼,曾爺爺說著從腰包拿出一小包鹽,抓一小撮灑在螞蝗上面,附在吉峰背後吸血的螞蝗立刻被鹽吸光體液,乾癟死亡,掉在地上,接著用棉花蘸氨水,幫吉峰清洗背部淌著血的傷口:「這樣可以止癢消腫。好,沒事啦!」 P,126

三、我的觀點:
看完了玉山的召喚,我學到了許多爬山的知識,也讓我更加了解有關於玉山的知識,像是玉山的主峰有高達三千九百五十二公只,是全台湾中最高的一座山,真的是超級無敵高的。我覺得書中的主角很堅持他媽媽的遺願,雖然他的爺爺不同意他去玉山,但是主角還是堅持要去,並且與他的兩個好朋友擬定了一個計畫,決定先爬集集大山訓練自己的體力,但是我覺得在沒有大人的情況爬山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所以不值得我們學習,如果不小心發生什麼意外怎麼辦,除非是在有大人的情況下才可以嘗試,雖然堅持也算是一件事好的事
情,但是也因為他的堅持導致他的爺爺有了不正常的現象,甚至灃自己跑上玉山,還被山上的山老鼠抓起來綁在樹幹上,但是因為主角們冷靜的採取計畫,最後才順利的救出主角的爺爺,而且爺爺也恢復意思不在不正常了,最後的結局我覺得很蠻感動的,因為他們最後順利的登上了玉山主峰,完成了母親的遺願,而且主角也發現經常在夢裡與母親一起出現的一位小男孩,原來就是作者本人,作者也猛然醒悟原來玉山召喚的是他。
書中的知識也很豐富,像是登山時要把腿绑緊,這樣就可以避免螞蝗,毒蟲鑽進隙管或是登山靴,但是如果真的不小心螞蝗的話也不用緊張,只要用一小撮的鹽,灑在螞蝗上面,這樣在吸血的螞蝗會被鹽吸光液體,乾癟死亡,然後掉到地上,並用氨水清洗傷口,這樣就可以止癢消腫。還有如果在山中沒有打火機的情況下,可以利用細的樹枝削成兩頭尖尖的鑽杵,將粗的樹枝削成鑽板,刻出V形凹槽,接著在截取一段箭竹桿绑上棉繩,做成一把鑽弓,再來在鑽板的凹槽邊鋪上木屑,將弓繩繞過鑽杵,放置在凹槽邊緣,左手拿一小塊刻了凹洞的木頭輕輕固定鑽杵,右手來回拉動鑽弓快速轉動鑽杵,木屑變開始冒煙,在輕吹幾口氣,木屑變燃燒起來,而且灑上乾燥的松蘿,火還會更旺盛,雖然這樣可能很累,但這是在我們沒有任何物品可以幫助起火時,的其中一個做法,所以也值得我們學習。

我小時後也想要爬山看看,但是每次只要到一個高度我就會開始頭暈,有時候甚至還會想吐,但是現在就不太會有這些現象了,所以我很想找個好天氣,跟家人們一起去爬山,看看山上的風景,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當然要去爬山之前有許多事情是需要準備的,像是要先訓練一下自己旳體力,可以先爬爬小山,有了一定的體力,這樣才可以朝大山邁進,而且我們也要準備好一些醫療用品,避免在山上被蟲咬或不小心受傷時,可以有藥可以避免傷口惡化,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也因為看完了這本書,也讓我有想要登上玉山的想法,想要看看書中提到的一些美景。
這本書真的讓我獲益良多,我不僅學到了許多基本的登山常識,也了解到了我們臺灣上最高的一座山-玉山,我也對於其他有關生態的書感到興趣,所以這本書真的是值得大家看的。


四、討論議題:

1、臺灣有那些保育類的植物呢?

心得



陳貞妤

學校名稱:國立嘉義家職 一年級

作 者:陳貞妤

參賽標題:被討厭的勇氣心得

書籍ISBN:9789861372273

中文書名: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完結篇 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原文書名: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完結篇 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書籍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出版單位:究竟

出版年月:2016年11月

版 次: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睽違三年,作者辭去大學圖書館工作、成為國中老師的年輕人再度來到哲學家的書房。這些年來,他在教育現場實踐阿德勒理論,卻備受挫折,如今正為是否該放棄而苦惱不已。
這本書是為了讓讀者們更去認識阿德勒心理學以及阿德勒德的思想。另外一方面,則是希望讀者能去實踐阿勃勒思想、踏上幸福人生的「指南針」。
二.內容摘錄:
因為認同是永無止境的。藉由受他人稱讚,獲得認同,或許會在瞬間感受到「價值」。但由此得到的喜悅等感受,充其量不過是來自外在的東西。如果不透過他人來上緊發條,就不會轉動,和裝了齒輪的人偶沒什麼兩樣。
如果沒有人稱讚,就不會採取適切的行動,而且要是沒有人懲罰,就有可能做出不當的行為。

三.我的觀點:

書本裡寫到教室是一個民主的國家,是的我也是這樣覺得的,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到處都講求民主,無論是政治、學校投票或是就算在一個小小的小家庭裡,在討論今天午餐晚餐要吃什麼時,也常常都是採取大家一起提供意見來投票表決的方式來做選擇呢!在教室里民組的投票更多了,因為大家常常都有不同的意見,這時就是一個民主的國家了,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意見多好,都不會有紛爭和吵鬧。
說到懲罰就能讓罪過消失嗎?我不這麼覺得。分兩派人來說,如果一派人是乖乖牌受到懲罰以後就可以記取教訓改過自新不再犯同樣的錯,那懲罰是有用的並且真的能讓罪過少一點,甚至消失。不過,另外一派人若是將懲罰轉變成報復的動機,那豈不是讓罪過更罪過了?那為何一定要採取懲罰的方式呢?好好說, 使人可以接受的方式難道這不是一個更好的結果嗎?
愛與勇氣是緊密連結的。人們有時害怕去愛,或許都是因為沒有勇氣的存在,或許愛是無法強求的,但為何人們不願意向愛去跨出那一大步呢?或許是因為還沒遇上應該愛的那個人,所以才無法實現人們的愛。有時眼前明明已經有應該去愛的人,卻編一大堆理由,表示這不是屬於我的那個人,想著「應該有更理想、更完美、更命中注定的對象」,那這樣該怎麼去愛呢?或許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有命中注定的那個人,但也要去尋找值得自己去愛的那個人。

四.討論議題:

1. 如何做到讓勇氣不被討厭?

2. 在人與人之間哪些勇氣是必須的且不可少去?

心得



陳佳郁

學校:國立嘉義家職 一年級 餐一乙 27號 陳佳郁

作者:李崇建 

書籍ISBN:9867282620

中文書名:給長耳兔的36封信

原文書名:給長耳兔的36封信

書籍作者:李崇建

出版單位:寶瓶文化

出版年月:2006年8月

版次: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從前有隻兔子,因為耳朵太長了,被視為是異類,椅三十六封信,每封都述說著不同的境遇,不同的道理,我們要試著體會和了解,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就代表你是特別的個體,別因為他人的不友善而埋沒自己,還在成長階段的孩子總會對別人生中有許多疑惑,而崇建老師再書中以解釋了一部份,剩下的只能看自己的造化了。

二.內容摘要:
每一個來到世界的生命,都被祝福著出生,都值得被愛,唯有愛自己,覺得自己值得,愛才會在心裡停不下來,開始發芽。p.89
他沉澱情緒緩緩行走,沿途撫摸每一棵樹告別,樹葉婆婆的站著,撒下海浪般的花瓣送別,那是雪擰出的淚花。p.104
沒有人了解我,那種強烈的孤獨,竟像獨自置身憂鬱的亞熱帶,歡樂總是短暫的而不真實,即使身處於人群中,也會有一種莫名的悵然突然襲來,向下日雷與前,沉默漂流而過,無方向的大雲來。p108~p109







三.我的觀點:

成長過程中,常常會遇到許多的事情而煩惱,自從讀完這本書後,讓我深入的了解,也讓我懂得如何面對人生的種種問題;藉此書理解到,我所在的生活是如此的渺小,也沒有任何的世界觀,我對周遭的事物漠不關心,只因為毫無感覺,在學校這個環境學習,時常打瞌睡和精神狀態不好,左耳進右耳出,只有少部分的時間才會認真上課,我覺得我跟學習這個領域沾不上邊,只因為我不是學習的料,但如果放些心思在學習,成果也不見得好到哪裡,有時想把這種想法改掉,但我還是無法釋懷,下定決心真的是很困難的一件事,而書中「自律」作者的境遇跟我很像,「我功課不好,即使想努力,也缺乏意志力,內心徬徨,想東想西,絲毫沒有紀律可言」這些話 ,根本就是我的心聲,但作者在入伍後就磨練出意志力,因為軍中嚴格的訓練,已經促使很多人都逃離這種魔鬼般的地獄,學長們逃兵後的下場都很慘,即使在苦,作者也只能挺過去,而且也領悟了一個道理「命運無法逃避,只能面對,甚至創造。」
「勇氣」是我覺得人生不可缺乏的,我較符何的條件,我的個性和脾氣不好,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來,但我就是這樣隱藏我的個性,笑裡藏刀足以詮釋我的心聲,無線憤怒在心中熊熊燃燒,此刻的我只能先停止思考,在深呼吸,調節一下心情,降下心中的怒火,但過一陣子的時候,會覺得位何我要這樣容忍,只能以上百個理由來說服自己,像是:大人不記小人過,這些都不算什麼,不要計較。有時候真的很想破壞東西到處發洩,在學校只能容忍,在家就玩完發洩遊戲來紓解我心中的怒火,只要不再想起就不會點起餘火,或日子久了就會忘記那些事了,但解了也會發現自己未何要如此的忿怒呢?近期來我學會笑笑看待,平衡自己的心情。
「憂懼」是我小時候難過時常有的情緒,每當傷心時,負面情緒一一湧上來,會想到生死離別的事情,因為看太多因親人意外過世導致家人哭的要死要活,例如:高雄氣爆,臺南維冠大樓倒塌等,這些讓我想到如果這些事發生在我家那該怎麼辦?長大後漸漸看開了,人生本來就會經歷生死離別這些事,習慣就好:而信中舉出兩個例子:面對癌症,一個人消極憂懼面對,不導幾個禮拜就去世了,看開生死,到限瘥還活的好好的,而且癌細胞竟然全部消失了,真是不可思議,可見一個人的心靈和態度真的能改變一切,今天如果是我面對癌症,我一開始大概會踏入絕望,但久了也會看開,我或許是比別人早死了一點,既然如此,就讓剩下還沒做的願望去好好實現一下,比別人早走沒關係,但要過的比他精采,然後哪天真的走了,就只能順其自然了。



四.討論議題:

就算自己有可能天生就天生長的跟別人不一樣,那又如何,每個人都有優缺點,你的優點可能是他沒有的,他做不到的你做得到,所以什麼都別想,做自己就好。